|
董振堂事迹陈列馆董振堂事迹陈列馆 董振堂事迹陈列馆,位于河北省新河县城振堂公园内,是为纪念河北籍参加过红军长征的***别将领董振堂将军而建。2006年10月26日,省委省政府在此成功举办全省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暨董振堂将军事迹陈列馆和铜像落成揭幕仪式。振堂公园一期占地100亩,由董振堂事迹陈列馆、董振堂铜像、振堂广场、振堂碑林等四部分组成。 董振堂,字绍仲,1895年12月21日生于河北省邢台市新河县西李家庄,宁都起义主要领导人之一,是河北省参加过长征的***别红军将领,历任红五军团军团长、红五军军长,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、中革军委委员,荣获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授予的最高荣誉奖章--红旗勋章。毛泽东主席曾评价他“路遥知马力”,是“坚决革命的同志”。 少年时代,董振堂目睹列强侵略、军阀混战、民众苦难,立志从戎,救国救民。1921年考入当时最高军事学府——保定陆军军官学校,接受了德国、日本先进的军事教育,毕业后在冯玉祥部屡立战功,在短短五年内从排长逐级晋升为中将师长。后西北军改编为26路军属孙连仲,董振堂任旅长。1931年3月被蒋介石调往江西“剿共”。同年12月14日,因不满国民党的反动政策,在共产党的影响和指引下,他同赵博生一起举行了震惊中外的宁都起义,参加了红军,任红五军团副总指挥兼第13军军长。1932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任红五军团军团长。他率部参加了赣州、漳州、南雄水口等战役和中央苏区第四、第五次反围剿作战,屡立战功,威名大振。荣获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授予的红旗勋章,当选为中华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。长征时期,他率领的红五军团担任全军的后卫,多次完成了阻击国民党军队的任务,保障了中央红军北上,红五军团因战功显赫被誉为“铁后卫”。 1935年,董振堂出席了会理会议,同年6月,一、四方面军在懋功胜利会师,红五军团和红九军团由朱德、刘伯承带领编入左路军。长征结束后,第5、9、30军组成西路军进军甘肃,时任中央军委委员,红五军军长的董振堂与西路军总指挥徐向前、第三十军政委李先念在甘肃走廊与敌马步芳部展开殊死搏斗。1937年1月20日,董振堂及全军战士在敌六倍兵力的围攻下,与敌淤血奋战8天7夜,终因寡不敌众在高台壮烈牺牲,时年42岁。董振堂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。在2009年的双百人物评选中,董振堂被评为为新中国建立作出突出贡献的百位英雄模范人物之一。 沿振堂公园东西中心线由南向北分别为:广场中央射灯矗立在硕大的五星之上,象征红军精神永放光芒;董振堂将军铜像面南背北,将军手握军帽。深邃的双眼注视着前方,让我们领略到铁流后卫的高大形象。铜像高2.6米,重3吨,材质为紫铜,底座高1.88米,背面简述董将军的一生;铜像两侧的六根功绩柱象征将军一生经历的六个阶段;董振堂事迹陈列馆外观为八角帽型,建筑面积782平方米,陈展面积500平方米,其中:序厅100平方米,刻有毛泽东手书“坚决革命的同志”。展厅400平方米,按照董振堂将军的生平分为:追求光明、宁都起义、保卫苏区、铁流后卫、西征苦战、光照千秋等六部分,综合运用文字、图片、油画(宁都起义)、文物、场景(血洒高台)、模型以及声光电现代科技(湘江血战)等手段,充分展示董振堂将军追求真理、戎马倥偬、为人民解放而奋斗的一生;碑林位于陈列馆北侧后广场中心,占地30亩,树立石碑42块,寓意董振堂将军走过的伟大而短暂的42年岁月,主要镌刻毛泽东、周恩来、朱德、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董振堂将军的评价,以及将军的老战友、老部下和建国后各大军区及军事院校正职,当代上将对董振堂的赞语。 |